Monday, January 25, 2021


老家


2010年期间,我把武来岸的老屋重修过,照着屋子原本的位置和面积,把木板改换为砖墙,地上铺上瓷砖,还有两间抽水马桶和冲凉房,白锌屋顶也换成瓦片。旧屋子共有6间房子,重修后改为2间,把客厅加大了,可以算是一间新的屋子。

 

老家屋子自重修后,一直没人住,只是偶尔有朋友来武来岸爬山游玩,给他们免费住宿。屋子虽然没有人住,却还是需要打扫和照顾。之前就是因为屋顶漏水,幸亏早发觉,才吩咐人去维修。这些琐碎的事,却还是需要人去看顾。因此,我又多了一份照顾和打扫老家的工作。

 

门前草地,每月有请人割草,不需要我操心,但屋内还是要人时常打扫。所以,每次回到老家就是做这些打扫的工作,扫地,洗冲凉房和厕所等。

 

提及这间屋子,我必须谈谈有关这屋子的故事。据说这间木屋原本是一间老屋,年久失修,相当破旧。屋主在50年代初,离开这个被定为『黑区』的是非地,搬到加影比较安全的地方居住后,打算卖掉这间屋子,却一直找不到买主。

 

根据父亲说,找不到买的原因,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屋子过于破旧。屋子前方就是警察局,50年代政府正和马共份子对峙,深怕有武装分子袭击警局,而遭受池鱼之殃,因此无人问津。

 

当时,新村刚成立,政府谕令众人必须搬到新村来居住。先父原本要在新村盖一间屋子,经过考虑后,以1,800.00元买下这间屋子。经过一番修补后,终于可以入住。那时候,一千八百元,算大不大,算小不小,却是父亲多年的积蓄。


 老家右侧是村里唯一小学,左边当初有几十棵橡胶树,后来才改为屋地,建了一间屋子 。


以新村当时的标准,我老家可说是相当大间的,也可说比其他的屋子“豪华”,占地4分之一亩,永久地契。屋身坐北朝南,屋顶四檐滴水,共有6间睡房,屋里大厅通过一道小走廊,才是厨房。屋子与厨房之间还有冲凉房和一口露天的水井,供一家大小之用。据说屋主当时建筑时,还请人看过风水,举行过奠基仪式。

 

在紧急状态期间,政府一度征用老家给在新村附近森林进行军事行动的英军居住,我们家被迫暂时搬到学校大操场对面的一间屋子和其他一家人共住。我还依稀记得,英军每天都在学校操场不定时往学校后的森林放炮。后来我才知道,他们是要警告在森林活动的马共份子。好不容易,等到英军走后,我们全家才搬回来。

 

我家却有许多人住过。最初是外地来的老师。当时学校还没有宿舍,而我家就在学校隔壁,自然成了寄宿的首选。第一任校长赖校长和妻子上任后就住在我家,还有后来成为校长的吴如乐老师也在我家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,感情犹如家人一般。

 

在我们兄弟姐妹4人中,长我13岁的哥哥,还没念完小学就离家到外面打工。姐姐出嫁后,不久父亲去世,弟弟和我也相继离开到外工作,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人了。

 

接下来,也有村里人结婚生子后,自己的家住不下了,在我家租房。很多时候有23家人在我家居住,母亲总算有房客作伴。不过,后期她还是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,一个人独住。

 

1986年,我当了森美兰州行政议员后,为方便服务选民和到芙蓉上班,我把屋子稍微装修,改建了冲凉房和厕所后,索性举家从吉隆坡搬回老家和母亲暂时同住。

 

那个时候,孩子们都在上小学,小孩都非常喜欢乡村的环境,在加上岳父家也在同个村,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。太太也高兴有机会时常见到她的父母。而我每天从家里来芙蓉上班,晚间也常有活动,很多时候须往还两趟,虽有些不便,但家人却相当开心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1990年我在芙蓉买了一间破旧而空置多年的老房子,重修过后就和家人从老家搬来芙蓉居住到至今,孩子也转到芙蓉的学校来读书,转眼就过了30年!

 

母亲对老家有着深厚的感情,在很不愿意的情况下,最后还是搬来和我们住一起,老家就一直空置着。但她每隔三差五,还是要回去看看。还总提醒我们,终使卖田卖地,也不要把老屋卖掉!

 

也因这句话,我决定把老屋给修好,即使不但没人住,还要花钱和时间看管这间屋子,我还是守着这祖屋。不然,将来在地府不知如何面对他们了。

Saturday, January 16, 2021

爱心计划(一个都不能少)

 

“教育部将重启爱心计划2.01这是我今天在报章上看到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所做出的宣布,而深感欣慰。

 

2002年,当我在教育部的时候,通过华文科督学团,针对全国华小生的失学率,进行了一项调查。结果显示,约24%的小学毕业生,在没念完中学的情况下就辍学了,而乡区的辍学率比城市高。

 

纵然这项调查不是由专业的调查员所操办,我们还是认真的看待辍学问题。经过多次的谈论,我们决定在华小推动一项《一个都不能少》的《爱心关怀》计划。我们遴选愿意参与这项计划的学校,并通过环境、文化、服务、管理和教书育人的理念,进行系列教育辅助计划,帮助成绩欠佳,尤其是生活在郊区的『后进生』。

 

很欣慰的是,这项计划获得华仁教育基金理事的认同和赞助,《爱心学校计划》终于在2005年开跑。根据2016年的数据,共有51所华小参与这项计划,涉及17,440名学生和1,306名老师。

 

去年我走访了文丁启智华小,这是森州其中一所参与爱心计划的学校。根据校长蔡风玉(现已退休),该校有189名学生。以前,家长一般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另一所比较大型的中华小学,如今却学额常满。

 

这所学校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它的环境,所有空地都种满了花草,学校就好像建在花园里,墙壁也绘上壁画,『忠、孝、仁、义…..』的八德古训也写在其中。踏入校园,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。教学和行政方面,也看到许多改变。这和我之前认识的启智小学有很大的分别。

 

小时候那熟悉的上下课钟声,已不再响起,取而代之的却是旋律优美,歌词富有意义的悦耳歌曲。在教学方面,老师教导学生时,以鼓励和劝导来取代惩罚。以前不喜欢上学的学生,现在也改变了态度,成绩也普遍提升。家长也比较关心学校并乐意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。这项计划,可说是获得的一定的效果。

 

这项计划能成功的推行,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的特别事务官张瑞慈督学、各州华文科督学和校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脚色。在家长的配合下,他们从策划到执行,尽心尽力去办好『爱心学校』。

 

当初为了要减少辍学率而推动的『爱心学校计划』所播下的种子,想不到如今竟开花结果,使更多学生受惠。

 

 


16thJan 2021